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IT研究网 > 数据 > >> 内容页

江苏徐州:“新文旅”焕发老城活力!在城市更新中绵延“千年文脉”

来源: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2023-05-22 10:37:00

本报记者 张瑾


(相关资料图)

在江苏徐州老城区,有一条贯穿市中心南北的轴线,从黄楼起向南经黉(洪) 学巷到彭城路,再到云东一道街、泰山路,纵贯城区核心地带,绵延 3.5公里。

紧邻轴线两侧的人文景观众多,彭祖文化、两汉文化、运河文化、红色文化、宗教文化、苏轼文化等构成了徐州千年文脉的基底。

扩大徐州作为两汉文化发源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加快建设贯穿城区南北的历史文化轴,打响“国潮汉风”“快哉徐州”品牌,打造世界级汉文化传承和旅游目的地……当下的徐州,正在城市更新中,焕发着老城活力。

◆历史遗存集中地,文脉一线牵

拥有5000年文明史和2600年建城史的徐州,在时代风云中留下了遍布全城的历史古迹。

2022年的徐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文庙、云东特色街区建设和徐州博物馆改扩建,开放彭城广场城下城遗址博物馆,打造纵贯主城南北的城市文脉。

这条南北历史文脉轴线,北起彭城路,南至泰山路,依次串联黄楼公园、文庙、城下城遗址、大同街、城隍庙、回龙窝、快哉亭公园、户部山、李家大楼、状元府、土山汉墓、博物馆、乾隆行宫、云东一道街等多个重要历史文化节点。

城市文化轴线是一个城市的“主动脉”,置身其中,可以领略历史底蕴,感受现代繁华。

清代同治《徐州府志》舆地图中,徐州府城呈半圆形,从“府署”至“南门”的这段路,即是现在徐州城市轴线上的彭城路,恰处于半圆形府城图的中轴。

徜徉在老城区中心商圈的彭城广场,在广场西南角的四块地砖上写有“北门大街”的字样。这里曾是城市中轴线的必经路。这处不起眼的地面标识,虽然不是每个路过此地的人都能注意到,但却是老徐州人追寻旧城记忆的暖心见证。

“我以前就住在这一带,上世纪九十年代拆迁后,这里就成了现在这样,一个美丽的城市广场。”7旬市民周先生和老伴晚上散步,经常会走到这里,感叹城市的飞速发展。

与南北历史文脉轴线平行的东西两侧,分别是车水马龙的解放路和中山路。与现代化道路所不同的是,南北历史文脉轴其实是一条隐于繁华都市中的“慢行道”,道路四周至今保留了徐州老城的基本格局,沿途分布着诸多历史文化遗存。

在轴线最北端的黄河故道南岸,有北宋徐州知州苏轼为纪念军民抗击洪水而建的黄楼,此楼经过了历代多次修缮和重建,为徐州历史留下绵延至今的诗文佳话。当代徐州诗人自发成立的“黄楼诗会”,每月都会以黄楼为名,作诗赋词。

从黄楼向南,是现代化的彭城壹号文化街区。徐州民俗专家李世明介绍,从汉代的楚宫,到清代的府衙,这里是徐州两千多年未变的政治文化中心。

彭城壹号的东面,是文庙文化街区。经过前期的基础建设,文庙街区已进入招商环节。不久的将来,一处彰显徐州历史、具有代表性和吸引力的精品街区将在这里问世。

从文庙步行向西数分钟,彭城广场之下,是徐州城下城遗址博物馆。遗址博物馆原址原物再现徐州“城下城、街下街、井下井”的叠城奇观,直观展现千年徐州城的历史脉络。

从这里过淮海路向南,有一处徐州城隍庙的旧址。明洪武年间所建的城隍庙原有戏楼、城隍大殿等,现已不存。去年,城隍庙重建被列入徐州街区改造计划,工程将按照清代官式风格建造,突显城市“历史文化聚落”风貌,打造区域文化商业新名片。

从这里向南穿过回龙窝和建国路,便到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户部山古建筑群。明清时期人们为避洪水在户部山上建房安居,在户部山留下了富有多地建筑风格的院落。

在乾隆行宫旧址上扩建的徐州博物馆,是南北历史文化轴中,又一个重要人文景点,与徐州名山云龙山一路相隔。今年七一之前,博物馆门前的和平路隧道上层路面,将与云龙山相连,开辟为文化广场,让南北历史文脉轴更加畅通。

◆城市更新大布局,全城一盘棋

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建设,徐州市大力提升城市的功能品质,高起点高标准抓好城市规划建设,在文脉保护和城市更新中并行不悖,双轮驱动,城市特色风貌日益彰显。

老城区历史文脉是提升城市品牌影响力的重要载体。《徐州市“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规划》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在主城区推出“一轴一核”的建设规划:

从徐州旅游资源分布的实际出发,将旅游空间布局调整优化为“一轴一核两带四板块”。“一轴”,就是南北历史文化轴,为黉学巷—彭城路—彭城路步行街—彭城南路—云东一道街—泰山路为南北历史文化轴线(历史文脉)。

对于徐州城市更新的这一布局,江苏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云龙书院院长徐放鸣表示:“徐州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厚重的历史文化传承是徐州最值得珍惜的资源禀赋。在徐州总体发展的谋划中,文化建设是徐州最为重要的核心竞争力。”

城市更新是城市发展过程中正常的“新陈代谢”。在城市更新中延续好城市文脉,是城镇化进程中重要的时代课题。

南北历史文化轴上的现存历史文化节点,呈点状分布,多是零散的、互相独立的内向型空间。为了加强系统性和整体性,徐州市政府组织编制了《徐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徐州历史文脉保护开发规划》,重点对北至故黄河、西至西安路、苏堤路,东至故黄河、南至泰山路、溢洪道,面积6.75平方公里的范围,在详细梳理城市历史基底的基础上,进行了文脉资源的深度挖掘。

2片历史文化街区、7片历史地段和众多文物保护单位及历史建筑分布其间,两部《规划》通过对片区内现有历史文化资源的梳理整合,按照“整体性、原真性、可持续、分类保护”的原则,确定了“加强资源保护,深入挖掘内涵,整合文化资源,有机组织串联,优化功能布局,引导业态调整,完善区域设施,提升环境品质”的文脉保护开发策略,在规划引领下,坚持项目建设带动,构建“串点成线、集线成网”的历史文脉保护开发体系。

城市文化品牌的打造是一项系统工程,擦亮城市文化“金字招牌”,是吸引投资者、旅游者,发展地方经济的重要手段。徐州正在实施的城建重点工程,有多项集中在南北历史文脉轴的周边。

高起点高标准抓好城市规划建设,全方位塑造城市特色,徐州以城市生态环境优化为前提,注重历史文化保护,延续历史文化传承,努力实现文保建筑、历史建筑的保育、活化,彰显历史文化名城魅力,推进实施成本集约、功能复合、生态友好型的城市更新。

在2022年11月召开的市政协重点提案督办会上,鼓楼区、云龙区相关负责人针对加强城市文脉保护、打造南北历史文化轴的提案,皆表示要科学有序组织施工,不折不扣完成城市历史文脉保护重点项目建设各项工作任务。

“以城市南北历史文化轴为中心,保护古城文脉建设辐射两边,带动全城,徐州气象一新。”研究徐州街巷多年的八旬老人李世明经常从自家所住的千里巷出发,访古探新,通过云龙书院讲坛、社区讲座,向市民讲述老徐州的历史与新貌。

◆打造配套新场景,集聚一张网

整治沿路立面、配套绿化景观、优化夜间照明、配备产业要素、联通组织节点……由徐州市住建局、商务局、地铁集团、新盛集团、文旅集团等多部门联动的南北历史文化轴建设,令人期待。

文庙街区项目地处徐州市核心商圈黄金地段,四周紧邻金鹰、苏宁、德基、太平洋百货,街区地下空间与金鹰、轨道站点贯通衔接,人流量大。街区与彭城广场城下城遗址博物馆、户部山、回龙窝等文旅资源,形成历史空间文化网络和以地铁、公交、观光游览车等交通工具为载体的文旅网络,兼顾着市民日常消费和外地游客旅游休闲的双重需求。

市新田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文庙街区项目作为徐州市主城区南北历史文化轴的重要节点,被列为我市城建重点工程,文庙建筑整体风貌以现代与传统、文化与商业、繁华与宁静相结合,着力打造徐州新中式建筑样板。

为进一步激发老城区夜游经济消费活力,激活文旅夜间消费,市文旅集团于去年实施了回龙窝街区沉浸夜游亮化提升项目,将灯笼、戏台、市集三者串联起来,与街区内的精品特色商家共同构建“一线、三核、多节点”的街区沉浸夜游空间格局。

樱花路步道树灯、美食街天幕灯、酒吧街星空灯……经过亮化提升的回龙窝,已然成为一个原汁原味的老徐州市井生活体验空间、雅俗共赏的国风主题休闲娱乐互动空间和文艺时尚的本地文化消费体验空间。

在南北历史文化轴线,戏马台、快哉亭、户部山等历史古迹都是云龙区的管辖范围。近年,云龙区紧紧围绕历史文脉重点工程年度目标任务,坚持文物保护与文化传承并举,项目建设与招商引资同步,精益求精推进工程建设,先后实施了戏马台景区景观提升、快哉亭历史文化名园一期建设、回龙窝文化街区建设、李家大楼修缮、户部山街区整治、项王路外立面综合整治等一系列历史文脉重点工程,点线面结合的历史文脉体系逐步呈现。

目前,云东文化街区、和平路隧道正按节点计划加快建设,户南巷古建筑群修缮、城隍庙复建、徐州博物馆改扩建、云龙医院西巷、崔家大院修缮正加快招投标等工作。这些项目的实施,对于打通各节点的文化衔接和行走动线、保留城市记忆、再现历史文化风貌具有重要意义。

“云东文化街区美食街项目正与意向餐饮品牌洽谈,新盛集团将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打造城市景观文化带建设的总体要求,将云东文化街区打造成为文脉项目典范。”市新盛集团云东置业文化街区负责人陆建华介绍。

此外,打通纵贯主城区南北历史文化轴,离不开相关配套措施的保障。据悉,鼓楼区正在推进彭城商业步行街区的建设,联合公安交警部门,梳理规范河清路、府署路、彭城路的车辆通行与停车事宜,借鉴先进地区经验,探索降低机动车限速值、设置行人友好示范区等措施,不断提升都市商圈慢行交通品质。

今年“五一”前,市停车办联合交警、办事处以及商家,对中心商圈停车秩序进行整治提升,新增非机动车停车位2000个,设置停车诱导屏2块,指导金鹰国际购物中心改建地下非机动车停车位500个,为中心商圈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交通支撑。

◆讲好徐州古今事,文旅一城兴

从古到今,城市与文化始终相伴相生、相辅相成,以文塑城、以文化人是城市建设发展的永恒主题。

在现有的历史文化古迹中、在以保护传承为原则的城市更新中,如何包装展示好贯穿城市南北的历史文化轴、讲好徐州故事?徐州深入开展文旅商融合,致力将南北历史文化轴周边区域,打造成徐州的历史文化集中展示区、文旅产业发展集聚区、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

位于南北历史文化轴北端的彭城广场,是徐州市重要的“城市会客厅”和市民生活广场,也是中心商圈的重要组成内容,堪称“徐州原点”。

结合绿地景观花境植物展示,彭城广场围绕中心广场600米的时光漫道(环形绿道)和4处时光驿站(廊亭),设置了7处徐州历史节点的文化景观,以时间为顺序依次为:东夷曙光、彭城崛起、禹分九州、老子隐沛、孔子观洪、刘邦兴汉、苏轼抗洪。7处历史文化景观,代表了徐州不同朝代的历史节点,用手机扫描其上的二维码,便可收听到相关的历史故事。

今年3月,南北历史文化轴南端、泰山路上的徐州市图书馆经过两年的闭馆提升改造,以全新姿态重新开馆。步入图书馆大厅,环绕天井内的浮雕壁画引人瞩目。四个画面讲述了八个与徐州文脉有关的故事,分别是彭祖守藏、吕梁观洪、萧何护书、燃藜夜读、知几著史、黄楼文会、奎山建塔、李蟠折桂。

“这八个故事,从先秦到清代,跨度数千年,都是徐州最具代表性的人文典故。画面素材来自数十部古籍中的插图,经过组合拼接后呈现出来。”为壁画提供设计底图的市图书馆历史文献部馆员张菲菲介绍,“融入汉文化及历史元素、讲好徐州城市故事,这样的方式,易于读者接受和传播。”

近年,徐州文旅部门和景区组织策划了形式多样的节庆活动,在南北历史文化轴沿线开展了回龙窝汉乐之夜、户部山汉服嘉年华、徐州博物馆之夜、云龙山登山赛、汉文化旅游节等活动,突出徐州地域文化特色,有效利用文旅活动讲徐州故事,擦亮徐州名片。

在业态发展布局方面,相关部门正在加强对沿线景区景点历史文化的研究和发掘,进一步提升回龙窝、户部山、戏马台、徐州博物馆、云龙山等沿线景点的文化品质,将相关景点、商业、服务设施等业态,进行多方位的融合发展。

回龙窝历史文化街区、户部山“月光市集”等新兴业态,突出“汉文化、徐州味、烟火气、时尚潮”元素,丰富夜游体验,形成独具特色的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空间,让城市亮起来、文旅热起来、经济旺起来。

今年的徐州两会期间,一部记录徐州南北历史文化轴历史变迁的著作《徐州之中》出版发行。由徐州报业传媒集团策划主编的《徐州之中》,通过10万字、200余张新老照片以及29张原创插图,在钩沉历史遗迹和历史故事的同时,也展示了徐州在城市更新中的大发展、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大格局,人民安居乐业、创造美好生活的现实模样。

增强地域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以南北历史文化轴为主角的徐州故事,正在被更多人讲述和传播。

■记者手记

赓续城市文脉,雕刻城市未来

张瑾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古城徐州经过千年岁月洗礼,一条纵贯城市南北的历史文化轴在城市之中形成,虽几度兴衰、饱经沧桑,依然在时间的沉淀中,生生不息。

云龙山的碑刻故事、回龙窝的百姓记忆、钟鼓楼的近代变迁,积淀了徐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和浓重的英雄主义色彩。

黄楼、文庙、戏马台、燕子楼、放鹤亭等名胜古迹,见证历史,连接当下,在现代城市更新和文化遗产保护中,光彩照人,生机勃勃。

徐州,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保护、传承、利用好文化遗产,高质量推进贯穿城市南北的历史文化轴建设,合理利用文化资源,推动遗址保护传承与经济社会发展齐头并进,擦亮历史文化遗产金名片。

部门联动,多方参与,齐抓共促,一座座历史建筑、一个个惠民项目,记录着城市更新行动的新进展,牵动着全城百姓的爱乡之情。赓续城市文脉,雕刻城市未来,古老徐州的每一天,都是新的。

关键词: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  2015-2022 中国IT研究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沪ICP备2022005074号-4   联系邮箱:58 55 97 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