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IT研究网 > 数据 > >> 内容页

警惕髋关节撞击综合征(名医讲堂)

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 2023-06-17 10:54:44


(资料图)

说起关节疼痛,人们往往会将其和“外伤”“老年病”等联系起来。其实,非创伤性的髋关节疼痛在中青年人群中并不少见。造成这类人群髋痛最主要的病因就是髋关节撞击综合征,也称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

髋关节可以想象为一个“杵臼”的形态,由髋臼包绕着股骨头构成。正常的生理情况下,“杵”在“臼窝”里向各个方向活动时,股骨头和连接着股骨头的股骨颈仅会在最大的活动角度与髋臼产生接触。然而,在髋臼和(或)股骨头颈部的骨性结构产生增生畸形时,髋关节在日常活动范围内也会产生股骨与髋臼的异常接触,从而造成髋关节软骨、盂唇等组织结构的损伤,进而引发髋痛。这种骨性结构的异常可以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髋臼处的增生畸形,也称“钳夹型”,通常表现为髋臼缘的过度覆盖,呈现为局部或全部过度覆盖股骨头的异常形态;第二类是股骨头颈部的增生畸形,也称“凸轮型”,通常表现为股骨头颈处前外上区域异常增生,导致其失去原本平滑的形态,变成平直甚至外凸成“手枪柄状”;第三类则是混合型,同时具有上述“钳夹型”和“凸轮型”的特点。

目前,国际上认为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的发病率为54.4/10万。研究者认为,这一疾病的发病率仍在逐年上升,主要归因于对疾病了解的加深,能够有效做出诊断。髋关节撞击综合征发病机制目前尚无定论,除先天发育因素外,有学者认为“凸轮型”畸形的发生和青春期参与高强度体育运动有关。改变青春期体育活动中髋关节负荷的强度或模式,有可能预防凸轮形态以及相关髋关节病变的出现。

由于国际上明确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的历史仅有20多年,即便是医护人员,也有不少人对其缺乏相关了解。因此,临床上,被误诊和漏诊的患者不在少数。那么,如何来诊断髋关节撞击综合征呢?

首先从表现上来讲,其主要症状是与运动或姿势相关的髋关节疼痛。髋关节由于部位深,疼痛的表现可以多种多样,常见的疼痛部位既可能是腹股沟,也可能是臀部、大腿外侧,甚至是大腿前侧、腰部、膝关节。症状反反复复,时轻时重,不仅会限制或阻碍其参与体育活动,甚至影响生活,不能久坐,不能走远路,不能负重等。部分患者可能还有髋部的其他异常感,如关节交锁感、僵硬、活动受限或“打软腿”等。

为明确诊断,患者通常需要进行影像学检查,包括髋关节的X线、CT及核磁共振。X线和CT最能反映骨性结构异常,核磁共振还可以评估髋关节软骨及盂唇等继发的软组织病变。需要注意的是,在全体人群中,具有髋关节撞击综合征影像学表现的人有20%;而在具有异常影像学表现的人群中,只有不到25%的人有症状。因此,该疾病应是基于病史、查体以及影像学综合考虑得出的,而不能仅靠“拍片子”来下诊断。

患者被诊断为髋关节撞击综合征后,通常可以保守治疗。包括对症消炎止痛、理疗、休息、康复锻炼、调整运动方案等。如果保守治疗持续3—6个月仍未有明显改善,可进一步手术治疗。

若此时不进行外科干预,患者随年龄增长发生后续髋关节炎的概率将显著上升。一旦进展为髋关节炎,日常活动将极大受限且最终需要进行髋关节置换。目前,髋关节撞击综合征可以通过髋关节镜这一微创的保髋手术治疗。该手术已在国内外广泛开展,主要目的在于矫正骨性的结构异常同时修复软组织损伤,可以取得长达10年以上的满意疗效。但手术仅仅是解决了解剖层面的问题,后续患者髋关节功能及运动能力的恢复,仍需在专业康复医师指导下进行持之以恒的康复锻炼。

需要提示的是,一旦出现反复的髋关节痛且影响到日常生活时,切莫贻误病情,应及时到正规医院的运动医学科或骨科就诊,在专业临床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相应诊治。

(作者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科主任医师)

关键词: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  2015-2022 中国IT研究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沪ICP备2022005074号-4   联系邮箱:58 55 97 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