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春去夏来,绿树成荫。走进沂山风景区,处处可见欣欣向荣、勃勃生机,一幅山青水绿村美人富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徐徐展开。近年来,沂山风景区坚持以党建为统领,立足实际,创新思路,探索“党建+N”发展模式,将村集体经济增收作为增强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及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实施村集体经济提质增效行动,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及发展原动力,助推沂山高质量发展。——党建让村集体经济“硬”起来。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按照全县“六提六增”“四个十”活动要求,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深入推进党建网格化建设,加强对村两委干部特别是村党组织书记的培训力度,着力推动农村党建全面过硬、全面提升。坚持“事以办成为要”的理念,构建“工作项目化、项目责任化、责任具体化”的工作推进机制,在全区营造了“不怕事、敢担当、能成事”的农村干部干事创业氛围,一批懂农村、爱农村的村干部脱颖而出,在村集体经济增收思路举措等方面思想先进、大胆泼辣。王家庄子村党总支书记张在伟就是这些村干部里面的典型代表,今年35岁的张在伟充分发挥青年人敢拼敢闯的精神,立足该村资源及区位优势,带领村两委一班人通过发展民宿、土地流转及规模化红薯种植等方式,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及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该村的硬化、绿化、亮化、美化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2022年王家庄子村被评为山东省景区化村庄,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及满意度明显增强。石砬村党总支书记王兆爱,已有近四十年的支部书记经历,今年已经67岁,但人老心不老,带领石砬村的6个自然村发展规模化山楂、茶树种植及中华蜜蜂养殖,并积极争取上级在项目、资金方面的扶持,趟出了一条村集体经济增收之路,仅凭山楂和茶叶种植,全村村民年收入就达300万元以上。——产业让村集体经济“壮”起来。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是产业兴旺。沂山风景区以“两村两园两主体”和农业“七改”为抓手,引导各村抓好特色产业发展,抓细抓小,汇点成面,构建了“东部牧业小镇、西部林果田园”的产业发展框架,打造了沂荷现代化万头奶牛基地、沂山蓝莓特色产业园、伏峪蚂蚱养殖基地、沂山绿茶种植示范园、中华蜜蜂养殖基地等一批特色农牧业项目,并形成了多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形成资源互补。 于家旺村通过肉牛养殖、西草山亭村通过黑木耳种植、小关村通过土地流转,不仅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更让村民的钱包鼓了起来,这些村的部分农民也摇身一变成为“股东”或“工人”,较以前的种地模式收入大幅提升,实现了土地、就工双增收。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上级的大力支持。大关冷风库和石砬冷风库项目就是在积极争取上级扶贫、水利移民部门的扶持下建成的,其中大关冷风库项目年增加集体经济收入30万元,形成扶贫收益6.7万元;石砬冷风库项目年可增加集体经济收入20万元。两座冷风库的建成使用不仅增加了集体经济收入,还解决部分闲散劳动力的就业,再次实现了集体、村民双增收。——旅游让村集体经济“活”起来。近年来,沂山风景区坚持以党建为统领,借助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水利风景区这三块金字招牌,深入践行“两山”理念,坚定走绿色发展之路,做好景区化村庄创建、网红打卡地建设、旅游线路串联等三篇美丽乡村及乡村旅游文章,并精心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努力增“颜值”、提“气质”,不断擦亮沂山品牌,为村集体经济增收和乡村振兴的发展带来活力。上寺院村依托民间遗产文化历史悠久及优越的自然山水、风土人情,打造了一批传统文化体验、农耕及美食体验、民宿休闲、团建拓展等乡村旅游品牌,依托沂山便捷的旅游资源,将身边的“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2015年12月该村被评为山东省旅游特色村,2021年12月该村成功入选山东省第二批景区化村庄,2022年全村村民利用旅游业实现年收入可达200万元以上。伏峪村通过蚂蚱养殖,将“小蚂蚱”变为“大黄金”,用蚂蚱蹦出了致富路,并探索“蚂蚱养殖加工+果蔬种植+观光体验”的循环生态模式,将基地规模发展成为目前的居全省前列,所在的伏峪村也成为了山东省乡村振兴“十百千”示范创建村、山东省景区化村庄,由原先的“脏乱差”变成了“白富美”,仅凭蚂蚱养殖、旅游观光、蔬菜水果采摘,全村村民及蚂蚱养殖合作社就可实现年收入至少200万元,实现扶贫收益26万元,成为脱贫示范村。沂山风景区发展服务中心党委书记、主任鞠光明说:“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坚持以党建为统领,探索‘多方联动,全方位发展’及‘抱团增收’模式,形成合力,补齐薄弱村短板,做好‘土地与产业、资源与优势、改革与创新’三篇文章,全力推动乡村振兴沂山十大示范区建设,带动全区50个自然村集体经济实现大幅增收”。2022年,沂山风景区所有行政村集体收入全部超过10万元,其中50万以上的村9个。一幅现代版的沂山“富春山居图”正在渐次呈现,沂山人民正在感受着新时代的乡村蝶变。Copyright @ 2015-2022 中国IT研究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沪ICP备2022005074号-4 联系邮箱:58 55 97 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