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面向电动化转型的时代背景下,以丰田为首的日系品牌曾一度被质疑进展缓慢。但其实,作为最早入局电动化的企业之一,丰田在HEV、PHEV、BEV以及FCEV等技术路线上均有布局,恰恰是在全面“拥抱”电动化。
(资料图)
作为新能源技术开发早、普及广的车企,丰田对混动技术的思考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从1997年推出全球首款量产混合动力车型“PRIUS 普锐斯”至今,丰田混动历经26年的发展,全球累计销量突破2000万辆。
如今,在全球汽车市场加速转型的浪潮里,面向“新汽车”时代,丰田下阶段的目标是“改变汽车未来”。日前,在以“改变汽车未来”为主题的Toyota Technical Workshop技术说明会上,丰田公布了向移动出行公司转型的各项新技术的发展情况。
丰田汽车副社长中嶋裕树表示,“无论是被视作混合动力技术代名词的普锐斯,还是氢燃料电池轿车MIRAI,至今为止丰田凭借自身技术实力,攻克了很多技术难题,开拓了未来。丰田将继续通过技术的力量,为消费者创造美好的未来,并将汽车与社会链接起来,引领构建崭新的未来社会。”
具体来看,今年5月丰田成立纯电动专属组织BEV Factory,此次说明会上,首次站在公众面前的BEV Factory总裁加藤武郎直言“BEV将改变未来。汽车、制造方式、工作方式的改变,将会促进丰田未来的发展。”
根据规划,BEV Factory将在2026年向市场投放次世代BEV,并且2030年的年销售目标350万辆BEV汽车中,将有170万辆为次世代BEV。
说明会上,两款有望被搭载到次世代BEV上的锂离子电池也首次公开。其中,“性能版”是通过电池高能量密度化与空气动力等车辆效率的改进,搭载性能版电池的汽车,续航里程是以往车型的2倍,可达1000km,并且预计成本能降低20%,实现快充不到20分钟的目标。
“普及版”是搭载于HEV的双极性镍氢电池上已应用的双极结构,将被应用到次世代BEV产品上。据悉,双极结构是将单面分为正极和负极的集电体堆叠而成的构造,这种结构体积更小、面积更大。续航里程比以往车型增加20%,快充同样可以达到30分钟以内,预计成本可降低40%。
此外,还有一款集这两款次世代电池“优点”于一身的高性能版,其正极采用高镍材料,并且使用了双极电极结构。与性能版相比,续航里程可再增加10%,快充可达20分钟以内,成本有望降低10%。
同时,丰田也在研发量产电动车用全固态电池技术。据悉,全固态电池是将锂离子电池的电解液改成固态的电解质,特点在于充电时间短、续航距离长。截至目前,全固态电池的充放电次数仅有数十次到数百次、尚无法达到实用化所必需的数千次以上。
此前,丰田汽车曾表示,“全固态电池的导入将从HEV车型开始”,但此次说明会,通过重新评估后,丰田明确表示,全固态电池将作为BEV车型电池,计划于2027-2028年实现量产化。
除BEV外,丰田也将继续深耕氢动力。早在2014年,丰田便推出了世界首款量产氢燃料电池车型MIRAI,2021年4月第二代MIRAI在日本上市,目前MIRAI全球累计销量已达万余辆,零事故的成绩也展现了丰田在氢燃料电池技术方面的世界级水平。
氢能Factory总裁山形光正表示,“要以研发、生产、销售一体化的形态推进事业化,必须彻底整理和明确数据,提供能负担得起的商品”。山形光正还透露,丰田汽车已提出2030年10万辆份的燃料电池订单,并表达了燃料电池市场将以商用车为中心扩张的愿景。
而为了推进氢能在大型商用车等的普及,说明会上,丰田也介绍了商用次世代电池单元技术,以及降低车载储氢罐制造成本的技术等,还针对氢能的制造技术等进行了解说。
据了解,燃料电池由称为“电池单元”的薄板状回路重叠而成的电堆构成,通过氧和氢发生化学反应而发电。此次展览展示了发电量为现行电池单元130%的下一代产品。
在耐久性上,比起以往的内燃机汽车,到需要维修的时间延长了2.5倍,考虑到一般的汽车寿命,甚至可以说几乎不需要维护。此外,与现行的电池单元相比,构成电堆的成本减少了一半,续航里程增加了20%。
此外,丰田还介绍了削减氢能本身成本的技术和手段。据悉,电装福岛于3月公开的电解水制氢装置中,应用了MIRAI的燃料电池技术。通过氢和氧发生化学反应而实现发电的MIRAI的电池,和将水电解制氢的装置中,电池使用零件的9成是相同的。
而关于使用泰国鸡粪产生的生物气体制造氢能这一项目,丰田与三菱化工机共同研发的实证机器,未来也将引入泰国,推进现地的成制造和消费。
总的来看,以BEV、氢能为中心,本次说明会公开了多项丰田新技术,也展现了企业深耕“新汽车”时代的决心。正如中嶋裕树所言,“我认为,对于已经公之于众的‘改变汽车未来’这一主题,通过让技术人员自己完成讲述、传递经验,可成为思考接下来要如何工作的契机。通过这一方式,真正知晓顾客的需求,推进深层次的研究和开发。在技术研发的一线,让‘制造更好的汽车’的循环更高速地运转。”
Copyright @ 2015-2022 中国IT研究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沪ICP备2022005074号-4 联系邮箱:58 55 97 3@qq.com